欢迎您访问十三师政务网门户网站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首页>> 红星往事>> 正文
第一节劳动课
来源:兵团第十三师   作者:史志办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18-01-10 11:03:26
 

20世纪50年代,红星二场职工在田间打毛渠

哈密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地区。而天山的雪水却常年逃之夭夭。为了发展农业的需要,就必须把天山流失的雪水拦截起来,储存与水库之中,进行有计划的调节,让天山的雪水更好地为人类造福。于是,当时驻扎哈密的农五师党委就决定修建红山水库。

1960年农五师动员全师的师直单位,包括司令部全体官兵、师直中学、兵团第五农校、医院、汽车队、修配厂、面粉厂、工程队、被服厂、商店等诸多单位,凡是能抽出来劳动的全部抽出来奔赴天山修建红山水库。

1960年是当时近50年来最冷的一年,而红山水库又地处天山以北,当时红山水库最低温度在零下四十多度,滴水成冰。在荒山野外没有住房,我们住的全是帆布帐篷。地上铺些麦草边缘用木棍一档,就是我们要睡的地铺了。

我当时在兵团第五农校上学,学校全体师生受命,也都参加了红山水库的修建工作。我们学校学生的行李很简单,都是学校统一发放的:每人一个单人毡子,一个单人单子和一床不太厚的棉被。晚上睡下,第二天起床时,被头上的哈气就结成了冰,冻得硬硬的。到晚上再睡时,由于劳累了一天,疲惫体乏,在那时哪还管得上冻不冻呢,心里只想睡觉,所以身子往下一躺很快就睡着了,到了起床时,被头仍然是冻得梆梆响。看起来天是很冷,但我们的心却都是热乎乎的,都有一颗热爱边疆和建设边疆的火热的心。同时我也深深的体会到:劳动后的休息才是最大的幸福,也只有亲身参加劳动的人才能享受到这样的幸福。在我们心中只有一个想法:争取红山水库早日竣工。

在我们的住处没有水,我们吃饭、洗漱等生活用水都是用汽车从外地拉来的冰块,用水非常紧张,每天早起洗漱每人只发一瓢水,这一瓢水先是用来刷牙,剩下的水再用来洗脸;到晚上下班后,每人再发一瓢热水,供全身擦洗之用,洗好身子后,再用于洗脚。水虽然紧张,但大家喝的开水还是敞开供应的,大家都很自觉,从不浪费一滴水。

在红山水库工地上热闹非凡,张顺国副师长亲自带头挑着溜尖的两筐土快速的在工地上飞驰往返,整个工地在张副市长的亲自带动下,干活的人群互不相让,你追我赶,干得热火朝天,工效直线上升,明日又要翻番。大伙抬的抬、装的装、挖的挖、拉的拉、堆的堆、挑的挑、背的背······谁也不肯落后,眼看着大坝直线上涨。

在工地上我是个大笨蛋,以前在家上学,从来没有干过活,来到新疆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农业技术学校,随全校师生员工一起来到红山水库劳动,这是我说的第一节劳动课,也是我第一次参加体力劳动。于是我就默默地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一节劳动课上好,好好劳动,把身体锻炼好。”想是那么想,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前从来没有干过活,自己的身体也差,个子又瘦又矮,想干好但是力不从心。我们的班长李万生同学看我年龄小,身体差,就主动和我抬一个筐,筐子总是要靠在他那头,弄得他连步子都迈不开,让给我一个大杠头。就这样我还是坚持不住,一路上休息两次还嫌累。班长看我实在不行就照顾我让我装土,看起来活好像轻松了,没想到头两天手上就打了两个大血泡,还裂了几个大口子,疼得难受。看看大家,再看看自己,还能说什么,就安慰自己:“要忍受、要坚持,要向班长和其他同学学习。”就这样一天、两天、三天······时间久了,我也磨练出来了,后面还争着抬筐子。真的是废铁不练不成钢。

工地上广播的好人好事不断,胜利的捷报频频相传,流动的红旗迎风招展,它在向胜利者招手,向突击队召唤,唤醒了整个工地,唤出红山水库提前竣工的心愿······坝上打夯的号子响彻云霄,人海马龙,稳而不乱。经过大家的齐心奋战,红山水库胜利竣工了。这是大家劳动的结晶,是兵团一代军垦战士的血汗。从修筑红山水库劳动的这一课我深有所感:劳动能锻炼身体、锻炼人的意志,能改造人的思想、创造财富,能改造自然、创造一切。第一节劳动课也改变了我旧的思想观念,劳动最神圣,劳动最光荣。(党茂生

  分享到: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