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十三师政务网门户网站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首页>> 十三师动态>> 政务要闻>> 正文
【盘点2024·高质量发展新星答卷】农业焕新 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来源:兵团第十三师   作者:十三师融媒体中心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25-01-13 17:11:27

高质量发展新星答卷系列报道三

农业焕新 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2024年,师市坚持以“稳粮、减棉、优果、强畜、兴特色、促加工”为方向,以“打造产业基地实现规模化生产、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为工作目标,持续调优调新调强农业产业结构,促进粮、棉、果、畜、高效作物、设施农业等产业提质增效、提档升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师市农业农村工作取得新成效、再上新台阶。全年预计师市完成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50.19亿元,同比增长6.5%。

从有到优 机械化水平向全程全面迈进

1月8日,位于火箭农场的新星农业机械服务专业合作社里笑声不断,社员们正在一起交流新农机预定情况。

“年初,我们订购了6台最新款的播种机、两台搂膜机和一辆新车,今年春耕的效率会更高。目前,合作社有农机具上百台,涵盖棉花从春种到秋收全过程,更新换代也很快。2024年,我们不仅负责了团场的全部机耕作业,还去西戈壁干了一段时间,种植户们都挺满意的。”该合作社理事王亭告诉记者。

棉花是兵团农业的支柱和优势产业,在兵团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棉花生产采收机械化代表了兵团现代农业生产水平。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师市不断强化农机装备支撑,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持续提升让有数十年棉花种植经验的火箭农场三连退休职工王长仲赞叹不已。

“以前种棉花特别辛苦,播种、打药、浇水、拾花……都要人工干。现在,用上了播种机、滴灌、采棉机、无人机,很多活都可以交给机器操作,一块地几个小时就干完了,省心又省力。”王长仲说。

用机械化作业代替人工,已成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趋势。如今,新型精量播种机、高效喷雾机、植保无人机、残膜回收机等先进农机装备,北斗卫星导航BDC自动驾驶系统、精密播种作业信息化技术、精量化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的广泛应用,让师市越来越多的职工群众感受到“大”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和现代化的魅力。

2024年,师市持续加强农业机械化的推广与应用,推动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转型升级,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9.23%。进入秋季,棉田里的“金蛋蛋”、麦田里大型联合收割机采收现场……成为师市大地上的一道道靓丽风景线。

链式融合发展 产业化水平持续提升

“这款大枣就是咱们师市产的,去皮去核、软糯健康,特别适合老人和小孩食用,过年给亲朋好友寄特产的话很推荐这一款……”1月7日,在师市优质农产品展销馆,工作人员正在向前来采购的客户介绍产品。

农业要高质高效,科技赋能是核心,“种养加销”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是关键。2024年6月,新疆新星市天元农牧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元农发集团)与新疆中耕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资成立河南援疆企业——新疆元耕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打造师市优质农特产品展销馆,集中展示师市优质农特产品资源,持续扩大师市优质农特产品知名度、美誉度。柳树泉农场“会跳舞的葡萄”、淖毛湖农场哈密瓜、哈密大枣等特色农产品品牌持续走红走俏。

“我们通过线上线下双重驱动的展销模式进行销售,自今年元旦以来每天的订单量在1200单左右。其中,沙棘果汁饮料和去皮去核枣占比较多,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广东、河南和山东等省市。2024年,我们在师市收购的农特产品中,仅红枣就有60吨,通过收购、加工、销售师市的农特产品,提升本地职工群众和种植户的收入。”新疆元耕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商务经理张佳伟介绍。

截至目前,该公司与师市创兴面粉有限公司、黄田农场班超酒厂、新疆梧桐树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等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已上线淖毛湖哈密瓜、柳树泉葡萄、坚果月饼、特色花茶等产品,通过电商、商超等渠道推广销售,从标准化基地建设、原料采收,再到销售渠道形成联动,夯实产业链条,推动师市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

“我们将持续深化改革,做精做优棉花、农资、仓储物流主责主业。依托师市特色农产品优势资源,积极实施农产品加工销售、文冠果育苗等项目,搭建线上线下多元销售渠道,推动果业高效发展。推广‘一站式’农机托管服务,重点开拓小麦、土豆、棉花、辣椒等作物管理服务。以畜牧产业规划为引领,精准谋划项目,招引优质企业,推动师市畜牧产业发展。同时,以师市种植业结构调整为契机,打造辣椒完整产业链,持续培育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天元农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常朝锋说。

如今,天元农发、创兴面粉、喜折惠干鲜果等兵团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岳公酒业、泰昆饲料等新型经营主体市场竞争力持续增强,赵氏美凤、梧桐树等5家兵团百强合作社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发挥,“种养加销”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模式持续推进,师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科技赋能 现代化水平向纵深发展

1月10日,在位于红星一场三连的新疆新星高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智能温室大棚,该公司技术人员曾寒正通过手机操作打开卷棉、查看棚内数据。屏幕上“卷棉上下行开、停”“卷棉时间设定”“开关风口温度设定”等几个小小的按钮让以往需要手动操作的步骤点几下屏幕就能轻松实现。滑动至另一页,每座大棚内的实时空气及土壤温湿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和土壤含氮量、含钾量、含磷量等数据一目了然,“科技范儿”十足。

“这就是我们棚内安装的智慧农业物联网控制终端带来的便利,除此之外,棚内还有智能化喷雾控温设备、太阳能增温等设备。通过这些设备,我们能够更加便捷和精准地控制棚内的各项数值,打造出一个更适合作物生长的环境,让设施农业更加智慧化。”曾寒介绍道,“目前,园内已成功种植出芦笋、甘蔗、无花果、金童玉女水果黄瓜、冰菜等特色作物,为特色种植探索出更多可能。”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关系国家粮食安全,关乎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一直以来,师农业科学研究所技术人员致力于本地黑小麦品种改良与种质资源拓展,经过数十年的品种筛选,培育出了新疆特有的黑小麦品种新春36号和TZL37,并集成品种栽培技术规范化。

2024年底,2023年度兵团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公布,师农业科学研究所申报的“黑小麦新品种选育与种质资源创新”科技成果荣获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师农业科学研究所自主创新选育的黑小麦新品种TZL37在为本地小麦种植户提供了更加可靠的种植选择的同时,还解决了外引黑小麦品种产量低、适应性难的问题,进一步丰富了种质资源库,拓宽了黑小麦的遗传基础,为新品种选育提供了更多的基因资源。

2024年1月,师市党委五届七次全会召开,谋划提出“优化结构推动农业提质增效”的目标任务。一年来,师市农业农村工作成果丰硕:完成粮食生产10.06万亩,其中:春小麦7.24万亩,玉米1.72万亩,马铃薯1.1万亩,完成兵团下达任务的106%,实现粮食增产丰收;师市公检皮棉平均“双29”率达到100%,棉花单产、品质均创历史最好记录;完成西甜瓜种植2.8万亩、色素辣椒1.19万亩、板蓝根1.37万亩、山药0.14万亩、大葱0.02万亩,实现优质优价、产销两旺的局面,作物结构调整成效显著;预计牲畜存栏33.49万头(只)、同比增长5.92%,牲畜出栏58.43万头(只)、同比增长3.91%;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2.3:1。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我们将持续全面贯彻落实好兵师党委决策部署,锚定农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坚持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主线,以加快推进‘百连示范工程’创建为引领,以培强壮大‘优、精、特’农业产业为重点,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职工增收为目的,围绕‘稳粮、减棉、优果、强畜、兴特色、促加工’工作重点,持续调优、调新、调强农业产业结构,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和安全生产底线,统筹提升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全力以赴做好农业强、乡村美、职工富这‘三篇文章’,推动农业增效益、连队增活力、职工增收入。”师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石金钢说。

(谢雪倩  武鹏军 吉荣  李洁  邢天伦)

  分享到: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