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十三师政务网门户网站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首页>> 十三师动态>> 政务要闻>> 正文
【新春走基层】寻味春节:那一口香酥油果情
来源:兵团第十三师   作者:十三师融媒体中心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25-01-20 16:57:35

在红山农场,年味最早是从炸油果子的炊烟里弥漫开的,充满着浓浓的美食香气,各式各样的油果,让人垂涎欲滴,年的味道在油果子的香味里越来越浓。

1月16日一大早,记者来到红山农场一连职工仲玲家中,仲玲正忙着揉面。色泽金黄的面团经过一遍遍揉捏,逐渐变得细腻光滑。

仲玲告诉记者,“炸油果子的面要用老酵头发面,为了让口感更好,一定要加入清油、南瓜、糖、鸡蛋等配料,这样炸出来的油果子色泽金黄,香脆酥软。”

边说着,仲玲已将掺有牛奶、鸡蛋、花椒水的发面和酥油面分别擀成宽约10厘米的长条状,白面片上下两层,中间夹上酥油面并切成细条。

只见她将其中的一边捏紧,拿起其余三个切开的细条往上卷开来,几秒钟的时间,一个“中国结”造型的油果子就做好了。

本地人过春节之前都要炸油果子,这已经成为一种习俗,从未改变过。仲玲从小就看着父母备年馍、炸油果子,潜移默化中学会了这门手艺。

仲玲介绍,自己从2010年开始炸油果子,做了十几年了。虽然看着不复杂,但每一步都蕴含着匠心与情感,因为油果子象征着生活甜蜜、美满,更是对家庭团圆和幸福生活的美好寄托。它还是年俗文化的符号之一,是节日的象征和仪式的体现,更是原汁原味的乡土艺术,必须代代沿袭。

说话间,一个个面团在仲玲的巧手下变成了“中国结”“爱心”形状的油果子。她的丈夫刘峰也已烧好了油,就等着炸油果子了。

“以前,老一辈人炸油果子的时候,一定要捏一个面人放在锅旁边,本地人叫它‘油神’,据说是看油锅的,不要让清油跑掉了,其实就是提醒制作者要节约用油。”仲玲一边往锅里下油果子,一边说,“炸油果子火候一定要掌握好,火小了费油,火大了就炸焦了。炸的时候更不能着急,要一面一面地炸,直至两面都呈现金黄时控油捞出就大功告成了!”

室外,火炉里的火焰在鼓风机的作用下舞动,刘峰时不时往炉膛里填煤块。他说:“我们从1月2日就开始蒸馍馍、炸油果子,一直要忙到大年三十,最多的时候一天要使用120公斤面粉。年馍除了在店里卖,还会在线上销售,不仅满足了本地人过年的需求,还远销到乌鲁木齐、河南等地。”

十几分钟后,一大盆刚出锅的油果子堆成了“金山”,外表酥脆金黄,内里软糯香甜,一口咬下去,有南瓜的香甜,还有芝麻的香味。仲玲夫妇感概地说:“炸油果子是本地人对食材的巧妙运用和烹饪技艺的精湛体现,勤劳智慧、热情好客等优秀品质的生动写照,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人们品尝油果子的同时,也在品味着当地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

(刘晖 韩冰洁 商凯旋 徐甜歌 刘翠清)

  分享到: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