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十三师政务网门户网站
“小朋友们,你们在视频里都看到了什么?”
“有树,美美的树!”
“这种树长在哪里?”
“沙漠里。”
……
3月5日,清晨的阳光洒在黄田农场幼儿园的院子里,孩子们的声音像清脆的风铃声,从教室里传来。大(1)班教师陈佳月为孩子们播放关于胡杨树的视频,引导孩子们了解胡杨树的生长情况,学习“胡杨精神”。
在新疆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胡杨树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屹立于荒漠之中,被誉为“沙漠英雄树”。而在黄田农场幼儿园,这种象征着坚韧与希望的胡杨精神,正悄然融入孩子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一盏明灯。
自2024年以来,黄田农场幼儿园以“胡杨精神”为核心,创新推出“胡杨课程”体系,将兵团文化与幼儿教育深度融合,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坚韧品格、爱国情怀和团队协作能力,为传承兵团精神注入新活力。
“课程主要通过多媒体平台播放视频,让孩子们在美术课上画胡杨树、制作关于胡杨树的手工等,同时,在语言课上会给孩子们讲述关于老兵的故事,潜移默化让兵团精神和胡杨精神、老兵精神深入孩子们的心里。”陈佳月说。
6岁的排合日耶·玉苏普拿着画笔在纸上绘画,只见她将胡杨树的根须画得很长,问及缘由,她说:“这样它就可以把根扎得深一些,吸到地下的水,就可以长大了。”
“胡杨树能在最恶劣的环境中扎根生长,就像我们兵团的先辈们一样,面对风沙、干旱和严寒,依然不屈不挠。”黄田农场幼儿园园长吴晓娜告诉记者。为了让孩子们从小感受这种精神的力量,幼儿园随处可见胡杨精神的痕迹。
在幼儿园种植区一角,孩子们正小心翼翼地为大蒜注水,以水培和土培的方式合作种植植物,观察并交流生长过程。关于种植的品种,幼儿园也进行了精心选择,据吴晓娜介绍,均以团场特色农作物为主,如红薯、辣椒等。“他们不仅学会了照顾植物,了解家乡的种植结构,还懂得了如何与同伴合作,这让我非常欣慰。”
11时,院子里热闹起来,孩子们纷纷走出教室变身为小小建筑师。他们兴致勃勃地搬来积木块,有的负责搬运,有的负责垒砌,在劳动中,大家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共同克服困难。
“大家看,这是我搭建的晾房,我爷爷家种有葡萄,可以在这里面晾葡萄干和红枣。”大(2)班幼儿宴梓鑫兴奋地说。
在幼儿园的进门处,走廊和两旁种满了海棠树、爬山虎、核桃树、樱桃树等10余种植物,虽枝叶凋零,却彰显着独特的生命力。“孩子们可以通过扫描植物上的二维码,了解每一种植物的故事,还能采摘当季绿植进行拓印,将大自然的奥秘留在画纸上。”吴晓娜说,希望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让他们从小热爱自然、热爱家乡。
当前,正是春耕的好时节,在院内一角,孩子们拿起小铲子,有模有样的学着松土,为种子的生长创造良好条件。
“老师说,先辈们就是用锄头在荒原上建起了花园,我也要让我们的幼儿园变得更加美丽。”大(1)班幼儿刘晨熙边铲土边坚定地说。
为了让孩子们更深入地了解兵团文化,幼儿园还组织大家参观空军部队、消防救援站和十三师新星市博物馆等地。在红色教育基地,孩子们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兵团开垦场景,感受先辈们的奋斗精神。
“我们还将开展更多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我心中的胡杨树’绘画活动、‘胡杨精神’小剧场、胡杨故事会等。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让胡杨精神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成为他们成长的一部分。”吴晓娜说。
在黄田农场幼儿园,胡杨精神不仅仅是一个符号,更是一种教育理念。它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坚韧、探索、爱国和合作,也为他们的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刘琼珂 李欣奕 郭静阳 郭曼玉)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主办 兵团第十三师办公室承办
联系电话:0902-2566403 邮编:839000 您是第 位访问者
新ICP备15003377号 新公网安备 65010202000894号 网站标识码:BT1300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