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十三师政务网门户网站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首页>> 十三师动态>> 政务要闻>> 正文
来自红星四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系列报道(二) ———打出一套“组合拳” 扶出一片艳阳天
来源:兵团第十三师   作者:新闻中心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17-06-28 20:30:48

异地搬迁、危房改造,让贫困职工群众住上了楼房;产业发展、就业创业,让贫困职工群众过上好日子;保证基本、救助重困,让贫困职工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特别救助、补缴养老,让精准脱贫不留死角;感恩教育、自我管理,让贫困职工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几年来,红星四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出一套“组合拳”,扶出一片艳阳天。

异地搬迁、危房改造,让贫困职工群众住上了楼房。

6月16日,记者走进该场二牧场片区居马汗•沙特木的家。室内窗明几净,居马汗•沙特木的妻子正忙着做午饭。居马汗•沙特木笑着对记者说:“党的政策太好了。我现在被团场安置在养殖小区工作;妻子由于身体不好,团场为她发放低保金;女儿在中国政法大学上学,享受“金秋助学金”。我家的困难已全部解决了,我只有用心工作才能报答团场对我的关心关爱。”

如今,二牧场片区塔水河牧区的170多户哈萨克族牧工都像居马汗•沙特木一样,不仅从毡房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而且都有了一份工作。

塔水河牧区距离二牧场片区150多公里,平均海拔2500多米。二牧场片区170多户牧工长期居住在这里,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一年365天在四季草场辗转,让他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

2011年,师、团投资2000多万元,在二牧场片区建设保障性楼房300套,并完善小区的供热、给排水、道路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为了让山里的牧工在楼房住得下来、住得舒心、住得幸福,该场从哈萨克族牧工文化习俗入手,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该场投资1000余万元,在楼房附近修建了羊圈,解决他们的养殖等问题;在安置小区修建了210平方米的少数民族综合活动室,为牧工们提供举办各类活动的场所。

红星四场总农艺师郭峰说:“团场出台了住楼房补贴4万元、免缴有线电视收视费、每年补贴400元至600元煤改气等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牧工从牧区搬到农区,住进了楼房。”产业发展、就业创业,让贫困职工群众过上好日子。

6月16日,在众鑫矿业上班的热合木提•加纳拜尔正在葡萄园里疏花疏果。他告诉记者,今天休息,帮家里干点农活。自己已在众鑫矿业上班4年了,月收入3000多元,大哥呼尔曼拜克•加纳拜尔在团场林业工作站上班,二哥出海•加纳拜尔在亿乐焦化公司上班,如今,家里的生活条件有了极大地改善,这一切都得感谢团场的好政策。

据了解,从2013年至今,红星四场二牧场片区少数民族劳务输出250人、自主创业58人、安置就业300人,他们每月的工资都在2000元至4000元。

在打响脱贫攻坚战役中,红星四场党委把二牧场片区少数民族的脱贫致富摆上议事日程。

该场制定了一系列少数民族扶贫帮困措施:确定人均收入低于3000元、有劳动能力的群体为帮扶对象,机关、连队干部与103名少数民族贫困职工结为对子,从资金、技术等方面帮扶。出台《红星四场二牧场片区少数民族就业实施办法》,当年安置零就业家庭89人就业。出台《关于红星四场二牧场片区少数民族自主创业人员补贴办法》——凡在外单位自主创业并缴纳个人社保费用人员,根据个人年缴费凭据证明,按照每月300元给予补贴;对有职工身份的“三无”人员(无地、无牲畜、无工作)在外单位自主创业的,根据个人缴纳社保费用的凭据,可享受同等待遇。按照“自主创业就业一批、结构调整转移一批、城镇化建设吸纳一批、劳务活动输出一批、职业技能院校培训一批”的思路,落实各项就业政策,尤其以“兴边富民”等项目工程为载体,努力增加少数民族职工子女的就业岗位,增加少数民族家庭的收入。

哈萨克族妇女加密娜•克莱门自学民族刺绣,靠团场5万元贴息贷款购置门面房开刺绣店,一年收入15万元,并吸纳了片区待业的15名妇女学习刺绣技术,使该片区的家庭式刺绣经营越来越红火。

除了力促少数民族群众在当地创业就业,红星四场党委还在牧区富余劳动力劳务输出上大做文章。该场先后采取工业园区企业吸纳和本人到企业就业以及实现灵活就业、到社区从事家政服务业和商贸服务业少数民族职工群众优先给予社会保险补贴等优惠政策,陆续成立了“牧泰养殖合作社”“女子进厂务工队”“哈萨克族女子刺绣”“社区家政物业服务”等5个劳务转移品牌,不断拓宽少数民族妇女就业渠道。(王慧香 李玉林)

  分享到: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