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十三师政务网门户网站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首页>> 十三师动态>> 政务要闻>> 正文
传播幸福——精准扶贫的柳树泉模式
来源:兵团第十三师   作者:新闻中心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17-07-11 20:00:26

6月29日,记者随柳树泉农场扶贫办干部一道来到农五连沙枣泉片区夏桂玲的家中。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满脸笑容的女主人,如果不细看,你或许发现不了她的右腿安装了假肢。

因肢体残疾导致夏桂玲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加上女儿在读大学,儿子刚考上高中,更让她家的困境雪上添霜。2016年,团场把她纳入精准扶贫对象。

随行的工作人员给她粗算了一笔账:“2016年,发放低保金和各种慰问金、补助金1万元;教育扶贫1万元;6亩挂果核桃收入1.5万元;丈夫跑运输挣了5万元。2016年合计收入8.5万元,2016年底彻底脱贫。”

“在奔向全面小康的路上,不让一个连队掉队,不让一名群众掉队。”2012年5月,柳树泉农场全面精准扶贫工作正式启动,柳树泉人面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百年目标,以一往无前的勇气开启脱贫攻坚新征程,走出了一条具有柳树泉特色的精准扶贫之路,为每一个柳树泉人带来幸福!

一份担当:标准自我加码

不断变化是考题,始终不变是担当。近年来,柳树泉农场党委一直把脱贫攻坚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殚精竭虑,千方百计做好此项工作,并且在兵、师党委制定的扶贫标准基础上,团场党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自我加码。

“2014年,团场扶贫标准是人均收入9000元;2015年,人均收入1.1万元;2016年,人均收入1.3万元;今年,团场的扶贫标准是人均收入1.6万元。”团场扶贫办干部李志斌告诉记者,这项标准是在团场人均收入基础上制定的。

“我们脱贫不仅仅是为了解决职工群众的温饱,全面奔小康,最终目的是让每一个柳树泉人平等、快乐、幸福的生活。”2016年3月,团场召开精准扶贫三年攻坚战动员大会,团场领导句句承诺掷地有声!

2012年,团场困难职工1209户,3658人;

2015年,团场困难职工309户,537人。

扶贫,彰显着态度,体现出担当。为确保扶贫的阳光雨露精准滴灌到每一个有需求的贫困户。2016年3月,团场积极配合师相关部门对全场贫困户开展入户调查,并经师精准扶贫办领导小组复核后,确定团场353户897人为建档立卡对象,打响了“八项举措”扶贫攻坚战役,确保用3年时间,率先实现同步小康。

这八项脱贫措施分别是: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社会保障兜底扶贫、社会力量扶贫、党员挂钩结对帮扶、项目建设扶贫、资金扶持脱贫。

同时,团场还成立8个精准扶贫专项小组,团场第一责任人与各专项小组组长、各专项小组组长与各基层单位负责人分别签订了《精准脱贫攻坚目标责任书》,团场将狠抓落实,打赢这场精准脱贫攻坚战。

一份责任:百企帮扶百连

众人拾柴火焰高,万众一心惠民生。

在团场工业园区智远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大门口,田国民正在为进出的车辆、行人检查并做登记。

“今年团场为我办理了社保,光这项就补助了一万多元,现在每个月退休工资1007元。今年4月又安排我到这家单位做安保工作,每月有2600多元工资。我是一个残疾人,能享受到这种生活,我感觉自己太幸福了!”

田国民是柳树泉农场农五连职工,2007年,他因车祸导致肢体四级残疾,家里的3亩核桃地也因种植能力较差,收入不高,加之独自抚养4个孩子,田国民的生活一度十分艰难。同年,团场确定他为低保户。2016年,团场把他纳为精准脱贫对象。

2016年,田国民的工资收入再加上团场的慰问和补助金共计2.15万元,高出团场扶贫标准8500元,实现脱贫。

其实,像智远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这样的企业在柳树泉农场可不少,目前共有10家企业,3家合作社与团场签订协议,分计划帮扶团场8个连队的贫困群众。

金升工贸有限责任公司与团场达成共识,公司与团场合作挂钩帮扶困难职工,团场将筹措资金400万元交给企业作为帮扶支援金和发展流动资金,企业将为65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同时,依托帮扶支援金,于每年的11月1日对125户贫困户馈赠帮扶金。

沙枣泉群收牛羊养殖合作社、强辉畜禽养殖合作社与团场对接,实现“农业公司+合作社+帮扶对象”产业扶贫模式,统筹帮扶80户扶贫对象入股分红。

哈密耀辉光伏电力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扶贫助残爱心基金,首批注入资金25万元,惠及农四连82名兜底扶贫对象。

2016年,柳树泉农场设施农业观光大棚门票收益300万元,团场按照30:1,拿出10万元对农一连16户扶贫户进行帮扶。同年,还有13家企业利息分红124万元;今年预计利息分红140万元。

扶贫,是一种责任,在扶贫攻坚的道路上,需要更多的社会力量去做。这些爱心企业负责人在签约仪式上表态:“扶贫工作是社会每一个人的责任,我们将合理使用帮扶支援金,帮助更多的家乡人。”

一种幸福:这滋味谁人知晓

在场部附近的“残疾人之家”,记者见到了农七连残疾人自强示范户王新军。

“没想到还能住上这样一套好楼房!”他热情地将我们迎进屋,端上了热气腾腾的茶。这套71平方米的新居敞亮整洁,客厅摆着一个大大的鱼缸,里面七八条黑红各色的鱼儿欢快地游着。装修完工后,他的朋友都来家里参观,大家都说王新军过上了小康生活。

2015年,柳树泉农场投资360万元建设“残疾人之家”,旨在满足团场肢体一、二级残疾人住房需求,内设无障碍电梯、一个超市、一个服务窗口,“让每一户家庭有房住!”

在绿柳小区乔丽盘•努尔家中,正好团场医院的药剂科主任阿依提汉•阿布都和同事牙合甫•阿不来提来送药。“我们刚从安心医院给姑娘取的药,赶忙给她送过来。”阿依提汉•阿布都说。

33岁的乔丽盘•努尔因患精神疾病被确定为二级残疾。她的母亲沙代提•哈斯木拉着阿依提汉•阿布都的手说:“共产党的政策,亚克西!”

在农五连富民安居工程房内,89岁的伊沙克•莫合买提激动地说:“我做梦都没想到有一天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感谢党,感谢党的好政策!”

采访中,被采访的职工群众大都提出这样的要求:“记者同志,请多报道我们团场扶贫的事迹,我们是这样的幸福!”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脱贫攻坚是“十三五”期间最大的民生工程,也是团场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今,距离3年攻坚只剩下一半的时间,越到最后,越是难啃的骨头,但柳树泉农场的职工群众始终坚信,在团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每一个人都不会被这列幸福的列车拉下。(谢增杰 李志斌)

  分享到: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