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十三师政务网门户网站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首页>> 十三师动态>> 政务要闻>> 正文
跨越半个世纪的重逢——艾外都•阿不都一家与恩人王香莲的故事
来源:兵团第十三师   作者:新闻中心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18-10-11 12:30:46

“我做梦也想不到,能在古稀之年在中央电视台《等着我》的录制现场,在全国人民的见证下和我们一家三代人盼了53年的恩人姐姐王香莲重逢……”说到这跨越了半个多世纪的重逢,艾外都•阿不都依然很激动。

这是一个跨越半世纪的寻亲故事,这是一段感人至深的民汉情谊。

1、53年前的一面之缘

时间倒回至1965年1月,那是艾外都•阿不都生命中最冷的一个冬天,家中顶梁柱的父亲阿不都•卡斯木倒下了。一开始只是膝关节及肘关节以下长满了小红点,因为不影响生活,阿不都•卡斯木一直没有重视,谁知小红点慢慢长成了肉瘤,疼痛难忍。

一筹莫展的一家人无奈之下,决定去哈密求医,只是那个年代,光是吃饱已经不容易了,哪来的钱看病呢?生产队和公社在得知这一情况后,特批了30元钱让艾外都•阿不都带着父亲去哈密看病。

红星医院的医生说,哈密目前无法医治这种病,建议转到乌鲁木齐的大医院进一步检查,艾外都•阿不都只能带着父亲乘火车返回柳树泉再做打算。因为病情严重,阿不都•卡斯木只能躺着,从医院到火车站再到上火车的过程中,都有热心人一路相帮。列车员看到老人的情况,特意找来褥子,在两节车厢的连接处为老人铺了一个临时的“床位”。就在艾外都•阿不都茫然地望着窗外时,一位扎着辫子身穿军大衣的年轻姑娘走了过来,她蹲下身,一边询问艾外都•阿不都“你们是哪的人?要到哪里去?”一类的问题,一边伸手将阿不都•卡斯木老人的袖子、裤腿往上撸了撸,丝毫不介意地触摸着那些肉瘤。艾外都•阿不都把父亲的病情告诉了她,姑娘肯定地告诉他:“这个病可以治好!最好去新疆医学院看,你们回家准备一下就赶紧去乌鲁木齐,我在新疆医学院等你们!把你们的地址留给我。”

连自己的亲戚都嫌弃父亲的病,一个陌生的姑娘不仅不嫌弃,还给了父亲和自己莫大的安慰,艾外都•阿不都感动极了,他给姑娘留下了家中的地址。后来的40分钟车程中艾外都•阿不都了解到,眼前的这个解放军战士叫王香莲,现在西安某军校学医,这次是来乌鲁木齐的哥哥家探亲的。说话间,车到了柳树泉,王香莲和其他热心乘客一起,帮艾外都•阿不都把他父亲抬下了火车。临别时,王香莲与艾外都•阿不都已经以“姐弟”相称了。

2、雪中送炭的情谊

原本以为只是一段偶遇的艾外都•阿不都没想到,回家一周后,收到了一封寄自乌鲁木齐的信。信是王香莲写的,她说自己往新疆医学院跑了好几次,都没有找到艾外都•阿不都,问他们为什么还没有来乌鲁木齐。艾外都•阿不都马上托人回了一封信给王香莲,告诉她家里还没有准备好。

一个月之后,艾外都•阿不都又收到了王香莲的一封信。王香莲在信中说,自己的休假时间已到,要返校继续上学了,让弟弟赶快带老父亲去乌鲁木齐治病,安顿好后记得把新地址告诉自己。艾外都•阿不都很想回一封信给王香莲,只是不知道她学校的地址。

老父亲的病不能再拖下去了,艾外都•阿不都思来想去,决定向哈密市政府求助。经过研究,哈密政府和生产队共特批350元钱让艾外都•阿不都带着父亲去乌鲁木齐看病,并承诺治病的费用全部由政府承担。

1965年3月15日中午12时,艾外都•阿不都永远记得那个日子。亲戚朋友把他和父母亲送到火车站,准备搭乘火车去乌鲁木齐,候车的时候,与火车站一墙之隔的邮局邮递员飞奔着送来了一封信,他打开一看,是王香莲的来信。信中除了再次询问艾外都•阿不都有没有带父亲去看病之外,还夹着10元钱,并留下了自己实习医院的新地址。为了让父亲顺利治病,艾外都•阿不都的亲戚们都尽力凑钱,你1元,他2元,最多的拿出了5元钱,而一个只有一面之缘的陌生人,用一封贴着8分钱邮票的信封,寄来了10元钱。

“她那个时候还是学生,那个年代1毛钱可以买两个鸡蛋,她拿出这10元钱,也是攒了很久的吧!”时至今日提到这件事,艾外都•阿不都依然忍不住热泪盈眶。

到了乌鲁木齐火车站,两个解放军战士热心地上前帮忙,帮艾外都•阿不都把父亲抬下火车并送他们到了新疆医学院附属医院。由于医院没有床位,几经辗转,艾外都•阿不都把父亲安顿在了乌鲁木齐市第二人民医院。终于松了口气的艾外都•阿不都给王香莲写了一封信,告知了父亲的近况。

在一次外出办事回到病房时,艾外都•阿不都看到病房里有3个不认识的人正在和父亲攀谈着,原来这3个人是王香莲在新疆的亲戚。他们一再表示要艾外都•阿不都在乌鲁木齐如有任何需要就联系他们,艾外都•阿不都感到无比温暖,住院期间,这3个王香莲的亲戚又来看望过他们很多次。

在乌鲁木齐住院的4个半月间,王香莲一直与艾外都•阿不都父子保持着书信往来。“我们一共收到王香莲寄来的7封信,每封信中都夹着10元、20元钱,一共寄来了140元钱,这笔钱帮我们一家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艾外都•阿不都说。后来他才知道,王香莲也是贫苦家庭出身,她当时一个月的生活补助也只有7.5元钱。

入院期间,王香莲还向艾外都•阿不都要了他父亲病患部位的照片。4个半月后,艾外都•阿不都的父亲康复出院,父子俩回到了哈密。

临走前,艾外都•阿不都把王香莲帮助自己的事迹托人写成稿件分别投给了乌鲁木齐的各大媒体,并把刊登了此事的《新疆日报》寄给了远在西安的王香莲。1966年,因为种种原因,他们和王香莲彻底失去了联系。

3、延续几千公里的温暖

1969年,艾外都•阿不都所在的公社生产队正式纳入哈管局(第十三师前身)的管辖,成为柳树泉农场。也是在这一年,阿不都•卡斯木的病又一次复发了。这一次,他们决定去西安治病。

阿不都•卡斯木老人很高兴,他想着去了西安就能见到恩人王香莲,并当面向她道一声“谢谢”。

艾外都•阿不都带着父亲坐了两天一夜火车到了西安,他们来到陆军医院,立即有医护人员上前热情招呼:“阿不都大叔,你来了!”

“我后来才知道,王香莲在医院实习期间,曾拿着我父亲的照片让医护人员看,还专门就我父亲的病会诊过,所以他们都认识我父亲。”艾外都•阿不都说。

院方给艾外都•阿不都提供了绿色通道服务,就诊、诊疗、办理入院手续……全都有人替他们安排妥当。艾外都•阿不都和父亲刚安顿下来,就急着要见王香莲,他们带着特意为她赶制的民族刺绣服装和家乡特产。不巧的是,王香莲已不在陆军医院实习了。艾外都•阿不都赶到她就读过的学校打听,才知道王香莲已毕业,分配到了东北的一家医院工作。

经过专家会诊,阿不都•卡斯木老人的疾病需要一种特殊的仪器进行烤电,而这种仪器全西安当时只有一台,而病人很多,要根治阿不都•卡斯木的病需要多次烤电。阿不都•卡斯木的主治医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教授,为了不延误治疗,他主动写了一封信推荐他们去找自己在上海华山医院工作的一位老朋友。

就这样,艾外都•阿不都和父亲带着这封信来到了上海华山医院。因为这封信,华山医院对这一位远道而来的患者也格外关照,到上海的当天就安排他们住下了,因为床位紧张,院方特批了一间医护人员的更衣室给他们住。后勤部门充分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提供了煤气炉子,教会他们使用,在医院附近开清真餐馆的一家回民老板主动将家中闲置的一套锅具借给艾外都•阿不都使用。负责医院食堂采购的工作人员每天来询问艾外都•阿不都需要什么蔬果。

“那个年代,在那个陌生的城市,我在菜店几乎没见过我们喜欢吃的土豆、洋葱、胡萝卜,但是食堂的工作人员每天都能给我们买来新鲜的菜,我都不知道他们在哪找到的。”艾外都•阿不都说。

“我们在内地看病一共待了7个月,团场很照顾我,这期间我的工资照发,这极大地解决了我们家的后顾之忧。”艾外都•阿不都对柳树泉农场一直心怀感激。

4、寻亲的路好长

1981年5月,已经74岁的阿不都•卡斯木心脏病发,医院告诉艾外都•阿不都,老人可能撑不了几天了。许是感觉到了自己时日无多,阿不都•卡斯木在一个午后,语重心长地对艾外都•阿不都说:“我这次可能好不了了,也没什么别的事要交代,只有一件事,那就是王香莲还没有找到,我们欠她的钱还没有还,她是咱们家的恩人啊!”艾外都•阿不都流着眼泪对父亲保证,一定会找到王香莲。5天后,阿不都•卡斯木去世。

一定要找到恩人王香莲!这是父亲的遗言,也是艾外都•阿不都的夙愿。然而人海茫茫,在那个通讯落后的年代,要找一个人谈何容易呢?当时,艾外都•阿不都的妻子身体不好,5个孩子还小,全家人都靠他一人的工资生活,他无法放下工作和家里的事,只好把寻找王香莲的事埋在心底。

多年后,艾外都•阿不都的孩子们长大成人了,他也办理了退休手续,做好了去内地寻找恩人的准备,不料妻子又突然脑溢血瘫痪在床。整整12年,他悉心照顾直至妻子去世。

女儿海丽切木•艾外都从小听着爸爸讲王阿姨的故事长大,深受影响的她也成了一名医生,艾外都•阿不都告诉女儿:“你要像你王阿姨一样热心,只有生病的人才会去医院看病,你在和患者交流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你的语言表达,当年你王阿姨说你爷爷的病能治好,这句话给了我们全家人无尽的力量。”

2012年,料理完妻子的后事,艾外都•阿不都再次给他的5个儿女讲起恩人王香莲的故事。“我快70岁了,有生之年,我唯一的心愿就是找到我姐姐王香莲。”艾外都•阿不都对儿女们说。

“爸,王香莲阿姨是爷爷和您的恩人,就是我们一家的恩人。让我们帮您找吧!”海丽切木•艾外都说。从那以后,海丽切木不断地通过报纸、网络等媒体寻找恩人,尽管很多好心网友给她发来“王香莲的照片”,但经艾外都•阿不都辨认,都一一否定。

5、见恩人 终圆梦

2015年,海丽切木•艾外都看了几期央视的大型寻亲节目《等着我》时,她想:“失散到海外的亲人、走失了几十年的孩子都能找到,王阿姨也一定能找到!”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填报了申请表,希望节目组能帮助他们寻找恩人王香莲。此后,她又代表父亲向天山网等媒体求助,然而王香莲依旧杳无音信。

直到今年4月初,海丽切木•艾外都突然接到《等着我》栏目组打来的电话。“电话里,节目组工作人员问我找到王香莲没有,还想不想找了?我赶紧回答,我们一直在找,还没有找到。工作人员就邀请我们4月20日去参加节目录制,可并没有告诉我王香莲阿姨找到了没有。”海丽切木•艾外都说。

“无论恩人姐姐找没找到,我一定要去!”艾外都•阿不都听到这个消息,兴奋得一夜没睡。他数着日子,为恩人王香莲准备了礼物。

4月19日,艾外都•阿不都随女儿一起赶赴北京,参加了《等着我》栏目的录制。“当时,我们并不知道栏目组帮我们找到了恩人。主持人还问我们,如果找不到王香莲该怎么办。我说,父亲如果在他有生之年没有找到王香莲阿姨,我会接着找,如果我也没有找到,我的女儿也会接着找。”海丽切木•艾外都说。

“当录制现场的希望之门打开那一刹那,我一眼就认出了53年来日思夜想的恩人姐姐王香莲,虽然她不再年轻了,但还是我记忆中的模样。”艾外都•阿不都说。

当82岁已经满头银发的王香莲与同样年迈的艾外都•阿不都相见时,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她一个劲地向艾外都•阿不都说:“对不起,想不到我做的一点小事,就让你们一家人记在心底,还找了我那么久。”“姐姐啊,我们终于又见面了!我和父亲这些年从来没有忘记过您,我代表我们全家谢谢您!”与姐姐相拥,艾外都•阿不都已泣不成声,温馨的场面感动着在场的每一个人。艾外都•阿不都为王香莲准备了精致的维吾尔族特色花帽、丝巾和一幅刺绣的石榴图,王香莲也为艾外都•阿不都送上了自己亲手绘制的国画作品。

走出节目录制现场,王香莲一家还邀请艾外都•阿不都和他的女儿在北京游玩了3天。“姐姐一家热情地带着我们在北京吃饭、游玩,我们玩得很开心。”艾外都•阿不都说,王香莲在他们家最困难的时候,给予了他们精神上和经济上的帮助,这次他本想借机向姐姐报恩,可不管走到哪,王香莲一家硬是拦着,不让他掏钱。

临别前,艾外都•阿不都的心里五味杂陈,又是幸福,又是难舍,还有愧疚。海丽切木•艾外都看出了爸爸的心思,她真诚地邀请王香莲阿姨一家人来哈密做客。见王香莲点头应允,艾外都•阿不都喜出望外。双方约定8月中旬在哈密再见。

8月16日,艾外都•阿不都祖孙三代在哈密市火车站迎接王香莲一家人。“姐姐来了……”艾外都•阿不都与刚下火车的姐姐王香莲紧紧相拥,眼泪夺眶而出,两位老人的手拉在一起久久不愿松开。3天的相聚时间短暂,但是他们约定今后每年都要相聚一次。

“53年前,和姐姐的一面之缘点亮了我们一家人的希望之光,每一次的求医过程我们都受到了来自陌生人热情的接待,我们真正感受到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力量,能生在这样一个时代,我觉得特别荣幸!”艾外都•阿不都说。(刘妍 骆新瑜)

  分享到: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