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十三师政务网门户网站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首页>> 十三师动态>> 政务要闻>> 正文
马庭荣的幸福生活
来源:兵团第十三师   作者:新闻中心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18-11-14 10:27:28

到2018年10月,马庭荣已扎根柳树泉农场52年了。从初来时别人口中的“小马”到如今的“马老头”,与年龄一同增长的,还有他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

1966年,在江苏南京一所中学读初二的马庭荣响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建设边疆”的号召报名来到新疆。那一年,他才16岁。

尽管母亲并不同意他来新疆,但内心澎湃的激情鼓舞着马庭荣去边疆实现人生价值,他相信“好男儿志在四方”。

列车轰鸣一路向西,家乡被甩在身后。第一次坐火车卧铺的兴奋和对未来不可知的向往让马庭荣彻夜难眠。他拿出出发前拍的照片看了又看,这是他人生的第一张照片。

绿意从眼前一点点退去,铺天盖地的灰黄色成为主色调。嘉峪关外一望无际的戈壁滩让马庭荣第一次感受到边疆的广阔、寂寥和荒凉。

青年学生们看着窗外的景色傻了眼,他们想着或许到了目的地——柳树泉农场(当时叫哈密县农场)会好一些,可下了车一看,大家心都凉了。许多同来的女学生站在简陋的柳树泉火车站的候车室里低声哭泣。

悲伤的情绪在90多名支边青年中蔓延,为给他们加油打气,先到的支边青年吹笛子、拉二胡合唱抗战歌曲《松花江上》,谁知才唱了几句,便惹得男女学生都大哭起来。

泪水滴落到新棉衣上。出发时,南京市给每位青年发的“五棉”:棉被、棉衣、棉裤、棉帽子、棉鞋。这些被分到“青年连”的学生们擦干眼泪,拿着耙锄、铁锹、镰刀走向荒原,完成团场布置的新作业——开荒、种地。

团场十分重视培养这批有文化的年轻人,让他们在基层锻炼后又将他们选配到了重要的岗位上大显身手。

马庭荣一开始分不清大麦和小麦,也分不清青草和韭菜,因些还闹了笑话。连队安排他收苞米高粱,他却站在地头什么都不会干,时常还会发生伤着胳膊伤到手的事。是团场的职工手把手地教他们用农具、干农活,把他们从“门外汉”教成了戴着大红花的先进生产者。马庭荣说:“基层也是大课堂,在这里我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内心充实但身体却一直处在饥饿状态,干得都是出力的苦活。当时,马庭荣每月可领到24元钱的工资,其中包括了10块钱的饭票和5块钱的菜票,10元钱的饭票相当于每天5个馒头,对于一群正在长身体的半大小子来说,根本不够吃。

年轻人总会给自己找些乐子,为艰苦的生活增添亮色。马庭荣说:“每个月的1号和15号是难得的休息日,也是我们最开心的日子。摸鱼洗澡、爬树打鸟,扒拉煤的火车前往三道岭和哈密市逛商店,为自己买身像样的衣服去和约好的姑娘们碰面。”

1978年,青年连解散后,马庭荣被分到综合加工厂。加工厂里养殖牛羊、卖牛奶,养蜂卖蜜,加工酱油、醋、酒,马庭荣负责赶车运货。

3年后,马庭荣当了保管,负责全场职工的公粮收缴和口粮分发工作。

8年后,马庭荣当上了加工厂的厂长。他为加工厂生产的罐头、白酒注册了商标,参加在郑州、石家庄、成都举办的全国烟酒推荐会,创造了一年生产销售24万瓶罐头的纪录。

1990年,马庭荣调到团场农资门市部负责销售农资、农机配件,他继续发扬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精神,打破地域的限制,跨省为团场职工提供优质的农资。

他从报纸上看到某地举办农资订货会,便写信给销售公司,通过销售公司联系到了生产厂家,直接从厂家进货,当年就完成了团场下达的年销售8万元的任务。之后,他又与新疆农科院联系引进最新产品,年销售额达60万元。

2010年,马庭荣光荣退休了。

退了休的他也不闲着,社区领导找到他:“叔,社区组织退休职工建立义务巡逻队,你当第三组组长行吗?“没问题。”马庭荣爽快地答应了。这一巡逻就是4年。

80年代后期,大部分同马庭荣一起来团场的支边青年陆续返回南京。2016年,这些满头白发的老人组团回到团场,看望第二故乡和在这里坚守着的同乡。

有支边青年在离开时预言:柳树泉农场再怎么发展,最多只是多两辆拖拉机。再次踏上这块熟悉又陌生的土地,团场的变化让老人们直呼“认不出”“没想到”。他们拉着马庭荣的手激动地半天说不出话。

刚到团场时,马庭荣住的是窑洞,一张木板床,一条毛毡是全部家当。

1974年,马庭荣结婚时,新房还是窑洞,只请木匠打了一张床、一张桌子。

1978年,马庭荣盖了两间土块房。之后翻修旧房,新盖3间新房。

2012年,拆迁后,马庭荣搬进了绿柳小区100多平方米的大房子。

三室一厅的楼房被老两口收拾得干净整洁。“儿女们都有车有房,偶尔来家住住,其中一间客房专门用来招待我的老乡。”马庭荣说。

当年,老乡们一个个离开的时候,马庭荣也曾动摇。许多次出差回南京时,马庭荣也曾被那里现代化的生活所吸引。他也曾想过接母亲来自己工作生活的地方看看,但两地生活条件的差异让他放弃了这个想法。

母亲带着遗憾走了。前几年,马庭荣的弟妹带着母亲的遗愿来到了新疆。看到大哥一家人幸福的生活,他们放心地回了家。

马庭荣说:“从一无所有到衣食无忧,我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苦尽甘来。所有的执着和坚守都是如今幸福生活的源泉。”(程晓桢 李洋洋)

  分享到: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