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十三师政务网门户网站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首页>> 十三师动态>> 政务要闻>> 正文
【弘扬兵团精神 赓续红色血脉】穿上军装我是一个兵,脱下军装我是一名军垦战士
来源:兵团第十三师   作者:新闻中心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23-04-23 10:45:34

初见严仕荣,他刚从牙科诊所回来。“牙疼,昨晚上我4点就疼醒了,睡不着,一直在屋里转圈圈。早上去诊所排队,一看前面还有很多人在等待,我干脆就回来了。”

今年84岁的严仕荣精神矍铄,虽然看起来瘦弱,但据他自己说,除了血压有点高、牙不好以外,没有其他问题。这也许得益于他年轻时当兵的经历。

1939年,严仕荣出生于四川省达州市的一个小镇上,家中姊妹7个,他排行老二。在那个物质条件极度匮乏的年代,父母要养活他们几个孩子,还要照顾爷爷,显得非常吃力。在严仕荣19岁之前,他家每天都只吃早、午两顿饭。青春期身板稍硬朗时,严仕荣就闲不住了,跟几个小伙伴四处去找活干,只要看到有厂子招工他就要去试试,可总因个子太小太瘦弱被拒绝。

19岁那年冬天,严仕荣和小伙伴从山上下来,遇到一位解放军的首长,首长冲这两个机灵的小伙喊:“小伙儿,愿不愿意当兵啊?”正愁没有工作的严仕荣高兴极了,连声应道:“当!我们当兵!”

就这样,严仕荣在1958年冬天穿上了军装,成了一个兵。

部队驻扎在辽宁省旅顺口区,当年日军从此登陆,旅顺成为军事重地。因为在部队里训练肯吃苦,工作认真严谨,严仕荣很快入了党。“入党是很神圣的一件事,在部队里入党就更要以身作则严格训练。”抱着这个信念,严仕荣在战备部队度过了两年。

“有一次,部队紧急集合,部队首长把我从队列里单独叫出来,我都不知道要干啥,后来才知道是要调我去通讯部队当通讯兵。”严仕荣就这样来到通讯部队,开始刻苦学习无线电相关知识。

1965年,严仕荣和战友们服从组织安排就地转业,原本要分到云南去搞财政工作的他找到了当时的指导员,因为其他战友都被分到了新疆,严仕荣也想和战友们一起到新疆去。

3月初,军列从四川省内江市出发,本着“有家属可以带着家属一起走”的原则,严仕荣带着自己青梅竹马的爱人一起坐上了这趟军列,一路向西北方向驶去。

3月18日,严仕荣和一部分战友在哈密下了车,来到红星一场。

当时的红星一场场部只有5栋苏联红军留下的房子,其余全是戈壁滩。托了有家属的福,严仕荣在5栋房子一隅,用土块和麦草堆砌出一张床,这就是他的家了,其他单身的战友都住在地窝子里。

“苦吗?”记者问。

“没觉得苦,没当兵以前我都没吃过饱饭,到新疆来我没饿过肚子。”严仕荣答。

严仕荣和战友们在民兵连工作,每天除了军事化训练以外,开荒、打埂子、浇水、挖排碱渠全都干过。6年的军旅生涯让严仕荣有了一副结实的身板,干起这些农活完全不在话下。严仕荣清晰地记得,大家在热火朝天地干活,旁边的喇叭里一直在报每个人的进度,大家更是争先恐后地干起来。

那时候,谁也不知道自己建设的这个家园最后会变成什么样子,只知道努力干活,未来一定会比当下的生活要好。

1970年,民兵连解散,组织找到严仕荣,安排他去学校工作。

“学校?我没啥学问,去学校能干啥?”严仕荣不解道。组织回复:“派你去学校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

就这样,严仕荣来到红星一场学校,和当时的校长、副校长3名党员成立了一个党小组。

严仕荣的日常工作是仓库保管员、出纳。除了认真做好日常工作外,严仕荣牢记组织交给自己的任务,留心观察周围的同事,动员思想进步、工作认真的同事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经他动员发展的3名党员中,有两名都成长为优秀的党员干部,到1999年严仕荣退休,当年的党小组已经发展成为党支部。

退休后的严仕荣也没闲着,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党支部活动和各类学习,每天必做的一项功课是准时收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

如今已四世同堂的严仕荣过得很满足:“坐火车来新疆的时候,我从没想过今天能过上这样的生活,穿上军装我是一个兵,脱下军装我是一名军垦战士!我这一辈子,值!”

(刘妍 俞树玲)

  分享到: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