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十三师政务网门户网站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地图
首页>> 十三师动态>> 政务要闻>> 正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执公平正义之笔 绘民族团结同心圆
来源:兵团第十三师   作者:新闻发布   点击数:   发表时间:2023-05-15 09:29:27

“我们办的不是案件,是别人的人生。”哈密垦区人民法院法官阿巴拜科日·伊力一直将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从师中级人民法院到垦区人民法院,无论工作单位在哪里,岗位是什么,阿巴拜科日·伊力十几年如一日认真履行法官义务,维护司法公正,在工作中用自己永不停歇的脚步,在师市民族团结进步中传递着法律的温度。

“我从初中开始才正式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高考我是‘民考民’考生,大学开始大量接触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真正熟练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在工作以后。”作为哈密垦区人民法院唯一的双语法官,阿巴拜科日·伊力熟练掌握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语言文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更是不在话下,但他依然不满足,还在不断学习各民族的不同风俗习惯,这还要从他审理过的一起哈萨克族夫妇离婚案说起。

那是红星四场二牧场的一对夫妻,两人因感情不和决定离婚,大到房屋、牛羊,小到茶杯、拖鞋等财产都分割得清清楚楚,唯独在一个不起眼的物件上起了争执,女方非要带走一件东西,男方说不记得有这个东西了,双方争执不下,阿巴拜科日·伊力犯了难,因为他也不知道这个东西是什么,这个物件有一个哈萨克族专有的名词,经过多方了解询问,阿巴拜科日·伊力才搞清楚,这个物件其实就是一块类似毡子的东西,是哈萨克族新娘的陪嫁之一,与一般的毡子不同的地方在于这块毡子是用一块较昂贵的布料包裹,并由女方的女性长辈带着对新人的祝福一针一线缝好的。这件事让阿巴拜科日·伊力认识到,光熟悉对方的语言文字是不够的,要做好一名双语法官,还要不断学习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

除了要负责哈密垦区人民法院的案件审理,阿巴拜科日·伊力还是柳树泉农场法庭的负责法官,负责审理柳树泉农场的各类民事案件。在柳树泉农场,阿巴拜科日·伊力接触到的案子不分民族,“很多当事人都是一方是少数民族一方是汉族,在这种时候更要保证司法公正,依法依规审理判决,不容有失。”阿巴拜科日·伊力这样说。

虽然柳树泉农场距离市区较远,但是对阿巴拜科日·伊力来说,冒着严寒酷暑去柳树泉农场开庭、送判决书都是常事,这也让同事们无比敬佩。他始终践行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庄严承诺,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不但讲法,也讲情,是一个有温度的法官。

阿巴拜科日·伊力经办过这样一起抚养权变更案,当事人双方由法院调解离婚,并约定婚生子由父亲抚养,婚生女由母亲抚养,各自承担各自的抚养费,双方可随时探望孩子。可后来女方认为男方工作繁忙,缺乏充足的时间和精力照看孩子,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稳定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还考虑到两个孩子的感情,要求变更抚养权。在双方协商无果的情况下,女方诉至法院,请求法院变更抚养关系。

虽然本案案情简单,但案件处理结果直接影响孩子今后的生活。阿巴拜科日·伊力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但双方当事人对抚养权归属、抚养费等问题各执己见,难以达成一致意见。法官从“关注孩子身心健康,有利于未成年人成长”的角度出发,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分别向双方当事人释法析理,耐心疏导,释明子女抚养方面的法律法规,同时引导双方认识到法院调解只是明确孩子抚养权归属,孩子未来成长仍需父母的共同关爱和陪伴。通过近两个小时的调解,双方当事人最终达成调解协议,由女方抚养两个孩子,男方不需付抚养费,且有探望孩子的权利,女方应提供便利。

作为一名基层双语法官,阿巴拜科日·伊力对民族习俗通透理解、对法律规定透彻掌握,他利用双语法官的语言优势,把法律条文转化成职工群众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各方当事人进行思想开导,从“面对面”到“背对背”再到“面对面”的方式,从法律法规谈到公序良俗再到邻里感情,促进各民族和谐稳定,共同进步发展。正是因为如此,阿巴拜科日·伊力被评为2016年“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并多次荣获各级各类先进个人称号。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要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作为一名双语法官,总书记的这句话是我的目标,奔着这个目标让民族团结的理念进入到公正司法的每个小环节,就是我的使命。”阿巴拜科日·伊力这样说。

(刘妍 王惠)

  分享到: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