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哥,小羊羔长得真壮实!”
8月15日,柳树泉农场七连“两委”成员马冬来到刘兴国家羊圈入户走访。
“多亏你那天来的及时,这崽子上回接生的时候还站不稳呢,现在都能蹦跶了。”刘兴国笑着说。
三个月前,刘兴国家母羊难产,紧急之下他拨通了马冬的电话,马冬第一时间赶到羊圈,凭借多年经验跪地助产,直到小羊羔平安落地。
“这些年只要接到电话,马冬从没推脱过。”刘兴国回忆,不管白天黑夜,只要群众需要,他总是随叫随到。“光是我家他就帮过四五回。”
在柳树泉农场七连,提起马冬的名字,各族职工群众无不竖起大拇指。这位80后连队“两委”成员,用十几年如一日的坚守,架起民族团结“连心桥”,成为职工心中“离不开的贴心人”。
2018年马冬的父亲去世后,他主动接替父亲长期帮扶哈萨克族邻居布尔迪汉·赛木山一家的责任。从垫付布尔迪汉·赛木山孩子们的上学生活费到料理家务,始终以一颗赤诚之心服务群众,用行动诠释了民族团结的深刻内涵。
“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互相帮衬是本分。”马冬说。
2021年,居民古丽曼·扎衣提汉的家庭遭遇变故,还有三个上学的孩子,生活陷入绝境。马冬第一时间为她申请补助、联系工作,最终帮这个维吾尔族家庭重燃希望。
“马冬是我们家的救星!”古丽曼·扎衣提汉逢人便说。
同年,哈萨克族邻居具马别克的妻子住院缺钱,马冬毫不犹豫借出1万元救急。
2022年,董正林家的葡萄地因土壤贫瘠几近绝收。马冬自掏腰包2.78万元改良土壤,还为他联系临时工作。如今葡萄长势喜人。
“马队长是我们全家的恩人!”董正林哽咽道。
马冬充分发挥精通维吾尔语、哈萨克语的优势,常年奔走于职工家中、田间地头。
2025年,维吾尔族托乎提汉·尤努斯家的孩子刚出生两个月,还欠下4万元贷款。马冬不仅送去奶粉,还经常给她充电费。
即便在接受采访时,马冬最牵挂的仍是维吾尔族妇女托乎提汉·尤努斯家剩余的1.78万元债务:“想办法带领她把债务还清,我心头大事就了了。”马冬说。
作为党员,他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带头开展“爱心职工”教育活动,倡导各族群众互帮互助。面对赞誉,他总说:“真心待人,用心做事,民族团结不是说出来的,是做出来的。”
马冬的故事,像春风般传遍柳树泉农场。他用平凡善举架起民族团结的桥梁,让“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念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枝繁叶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