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间,师市坚持以创新为引领、以改革为动力,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5年来,师市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发展动能不断集聚,营商环境明显改善……一幅活力迸发、后劲十足的发展图景跃然眼前。
2024年,师市生产总值突破221.62亿元,较2020年增长78.35亿元,年均增速达9.2%。
产业聚链 铸就发展新支柱
在新星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淖毛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塔吊耸立、机械轰鸣,绿色化工、新型冶金、综合能源“三大基地”建设如火如荼。“十四五”期间,师市积极承接中东部产业转移,推动产城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推进兵团绿色化工产业基地、新型冶金示范基地、综合能源发展基地建设。
走进新疆新星双瑞风电叶片有限公司车间,一片片长达数十米的风电叶片整齐排列,整装待发。该公司自2022年落户以来,迅速成长为区域装备制造的标杆企业。该企业作为洛阳双瑞叶片的全资子公司,总投资1.6亿元,专注于风电叶片研发与制造,产品远销甘肃、青海、宁夏等地,有力推动风电产业链条延伸与技术升级。
在绿色化工领域,师市依托低阶煤分级利用等重大项目,推动煤化工向精细化、高端化迈进,逐步实现从“一块煤”到“一串产业链”的跨越。未来,这里将建成兵团重要的绿色化工基地,吸引上百家配套企业集聚,形成从原料到终端产品的完整产业链闭环。
与此同时,师市深入推进“百企助百连”行动,推动民营企业与连队结对共建,助力农业产业化与乡村振兴。红星一场成功入选国家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团镇振兴的画卷正徐徐铺展。
动能转换 激活“绿”的基因
产业结构向“新”而行,能源结构向“绿”而转。“十四五”期间,师市坚持创新驱动,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围绕“双碳”目标,师市充分发挥风光资源富集优势,加快推进综合能源基地建设。截至目前,已建成及在建风光电装机规模达236万千瓦,清洁能源占比持续提升,绿色低碳的能源保障体系初步建成。
在循环经济领域,一批固废资源化利用项目落地生根,工业废料“变废为宝”,绿色制造理念深入人心,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持久动力。
交通筑基 打通发展“大动脉”
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十四五”期间,师市交通建设全面提速,公路网里程长达3133公里:2021年以来,聚焦新星市建市,重点打通城市出口路,实现与哈密互联互通、兵地融合,建成了兵地融合大道、G30—第十三师新星市—哈密市南外环公路(含西立交)以及新星市—哈密市机场公路,构建了新星和哈密一体化发展的公路环线,并成功打通了新星市与哈密之间的快速通道;新星市—哈密市公路也进入建设阶段。聚焦能源产业发展,重点打通跨天山南北的公路能源战略资源运输通道,兵团第一条收费公路S656淖烟能源公路顺利通车;推进G575—红山农场头道白杨沟草场—岔哈泉公路的建设,服务和支撑服务和支撑淖毛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红山产业园发展。
当前,师市以自治区综合运输通道为骨架、兵团重要国省道为支撑、农村公路为补充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完善。师市全域“三横两纵”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和新星—哈密中心城区“一环六射”兵地一体化交通网络初步形成,有力支撑了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平台赋能 增强发展软实力
五载耕耘,硕果盈枝。师市在平台建设、政策落地、创新集聚等方面持续发力:新星经济技术开发区提质扩容,淖毛湖经开区加快发展,一批国家级、兵团级示范平台相继落地,为师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经济高质量发展带动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24年,师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1756元,增长7.4%;连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814元,增长10.9%,职工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
产业创新注入动能,交通筑基打通脉络,平台升级强化引擎,民生改善彰显温度。师市正以昂扬姿态,迈出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伐。
(骆新瑜)